专业名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类别:本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全国统考理工类 学制:本科4年 授予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新技术技能,掌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建筑环境与设备、建筑智能化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获得楼宇自动化及建筑电气工程实践的基本技术能力,健全意识、实践能力、创业精神,适应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建筑制图与识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应用电机技术、电气 CAD、制冷与空调技术、楼宇给排水、楼宇综合自动化、电梯技术等、建筑供电工程、建筑照明与供电、电气预算、电气施工技术、小区防范技术、建筑通讯技术、建筑设备控制技术、网络与综合布线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工程单位、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企事业单位或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及规划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 1.师资方面: 本专业具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现有师资队伍共计专业教师29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3名,“双师型教师”8名,各专业教师教学效果均为优秀,有8名教师被评为学校“十佳”优秀教师,2名为北方国际大学联盟前“20强”,3名为北方国际大学联盟优秀教师。 2..实验条件 本专业现已建成校内专业实验室16个,校内实训基地3个,校内结构设计研究所1个,校外校企合作实习基地28家,并在校图书馆内打造土木工程专业阅览室(相关藏书42万册),为本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3.教学模式 (1)培养方案的改革 本专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校企协同专家委员会,并由校内外专家共同指导修订学生培养方案。在在保持2014级培养方案中“3+1”整体构架不变的情况下,建立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方向教育”的“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类教学比例提升至30%,强化了课外,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使培养方案具有了较鲜明的“应用型”特征。 (2)教学模式的改革 本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多举措推行“双主体”型的教学模式:①开展校企协同毕业设计;②建立学生专业社团;③设置校企协同的综合实习环节。积极推行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法,并配套校内外工程实训环节,确保真实项目、行业标准融入课堂;并联合重庆长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所,共同建立校内结构设计研究所,确保行业标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基本实现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土建单位需求“无缝对接”。同时,通过更多的选修课程设置,提高整个课程体系对社会需求变化的适应与应变能力。
Copyright ©2005-20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