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管理

人居网络,教研融合 | 黄勇教授山地人居网络科学探索讲座

资讯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1 16:12

内容简介

2024321日下午,由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联合鲁班绿智数字智能产业学院共同举办的名家讲坛迎来了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生导师黄勇教授,他从《山地人居网络科学探索》的角度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人居环境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黄勇教授通过讲述自然系统与其他系统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强调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关于山地人居网络科学探索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村镇空间扩展的时空模拟关键技术结题成果,同时,也是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生命线网络级联故障表达、模拟与空间干预阶段性进展。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赵万民、院长助理杨龙龙、学科助理朱贵祥参加了本次讲座,也吸引各系众多教师和学生们热情参与。

内容回顾

讲座开始之前,主持人杨龙龙热烈欢迎并感谢黄勇教授的到来,并简要介绍了黄勇教授在学术科研和实践运用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果。



黄老师从发现一些现象引入讲座的关键点——聚焦城乡要素流动性及网络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科学问题。提出山地区域中,地形阻隔推动组团多中心结构的客观规律性到底是什么的疑问。


围绕问题,有一点思考判断”——黄老师借由阐述国际上关于流空间城市网络意识形态的转变、城乡要素流动及空间建构的多学科谱系梳理,明确人在全生命周期内对医教文体卫的各种日常生活需求,是人的社会属性得以存续的基本保障。这些需求产生的时空轨迹而形成的网络,可称为人居公共服务网络。黄老师进而提出我国山地人居网络科学的学理构成,在新型学科建设中,城乡规划侧重于建构和发现网络的客观规律性,去耦合流的发展,从而获得美好人居。开展三种连续性网络研究,对各类假设进行验证,为空间规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黄勇教授讲演结束后,杨龙龙院助邀请两名听众和黄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在关于复杂网络模型如何形成简单的线形图标来表达行为轨迹、公服网络轨迹和人居行为轨迹等问题理解上,黄老师简明扼要的指出网络模型和传统工具的结合,新旧技术的结合。而在建筑学如何进行定量计算来帮助方案设计的问题方面,黄老师也通过研究型毕业设计的实例建议教学形态可以适当改变,适应学生对不同阶段知识获取方式变化的需求。


讲座总结

   讲座的重要环节,赵万民院长对黄勇教授的精彩分享进行总结,赵院长高度肯定了黄教授的学术和科研能力,并对山地城市人居网络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同时,赵院长认为黄教授把前沿信息学科和城市规划的深度跨学科融合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展方向,他以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作为结语,欢迎黄教授未来就学科建设、学术研讨再次到我院进行交流。


讲座最后,赵万民院长、黄勇教授、院长助理杨龙龙、学科助理朱贵祥和各系教师、同学们愉快合影。


附:黄勇教授简介

黄勇老师是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城乡规划学)、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国土空间规划行业)。主研领域为山地人居网络科学、城乡规划与设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城市规划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国土空间规划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城市规划》特约审稿专家;《西部人居环境学刊》通讯编委。近5年,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民生科技创新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等。主持完成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各类规划设计实践10余项。主编住建部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重庆市教学改革项目1项。发表《城市规划》、《建筑学报》、《中国科学》、Ecological Indicators, Land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等建筑科学领域高质量期刊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合著2部;获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20余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规划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和重庆市优秀规划设计奖多次,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分享—
学校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 邮编:402167 联系电话:(023)49801747

Copyright ©2005-20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16 16:37:43